![]() |
|
![]() |
|||||||||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
![]() |
|||||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肥胖的分類依據脂肪細胞的型態學(adipose tissue morphology)以及肥胖的發作年齡而定。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先天性代謝缺陷,如:脂蛋白脢(LPL,lipoprotein lipase)的活性增加,造成血液循環中脂蛋白加速分解,進入脂肪細胞中貯存。肥胖也具有家族相關性(familial association):對於父母體重都正常的孩子,只有9%會變肥胖﹔父母中有一人為肥胖的孩子,有41%以上的機會變成肥胖﹔父母兩者皆肥胖的孩子,有70-80%的機會變成肥胖。
|
![]() |
![]() |
|
以雙生兒試驗中,推得遺傳因子可能賦予一個人具有形成肥胖的潛在傾向,兒環境因素則可減弱或完全表達出遺傳潛力的影響力。令人肥胖的環境因子可能有:早期過度的餵食,提早給嬰兒固態食物、飲食習慣─長時間接觸美食、身體活動量小、身體伴隨的特殊生理影響,如懷孕...等。 有一個調查比較住院病人的攝食量,結果發胖的一組平均攝食比瘦的一組多20%。此外,餐次的多寡也與脂肪堆積有關,童等的熱量,一至二餐吃完比三至四餐吃完體內貯存較多脂肪﹔餐次愈多,消耗在消化吸收上的熱量也多,可被貯存利用的相對減少。 攝取過多的高卡路里食物、三餐不定時、暴飲暴食、營養素攝取不均衡、缺乏運動...等因素,皆會助長多餘能量轉為脂肪堆積。 懷孕所造成的肥胖,乃因懷孕時,母體內會大量增加脂肪的貯存量,生產後若自行哺乳,則脂肪會逐漸消退,不哺乳者則維持貯存的脂肪量﹔又因國人坐月子期間,飲食以高熱量、高脂肪食物為多,更是加速肥胖的發生。
|
![]() |
![]() |
|
此理論是認為在每個人體內,都有一套控制系統負責決定在其體內應保有多少脂肪量,體重正常的人較早達到體內的設定點,可以即時停止進食,而肥胖者不易達到體內的設定點,故不易停止進食﹔說明了為何瘦者不易增重,胖者不易減重,身體會自動調節食慾,而使吃入的熱量可以維持設定點。 目前為止,尚不知是什麼在控制設定點,設定點於生命不同時期有所不同,而唯一可以降低設定點的方式是增加運動量。
|
![]() |
![]() |
|
生熱作用是指人體經由熱(heat)的產生而將體內多餘能量消除的一種過程﹔人體生熱作用有三種途徑:運動生熱(exercise-induced thermogenesis)、寒冷生熱(cold-induced thermogenesis)、飲食生熱(diet-induced thermogenesis)。 飲食中,約有10%會以熱的型式消失,肥胖的人,飲食生熱(DIT)可能較正常人為低。完全的飲食生熱過程中可能需要胰島素,若是胰島素缺乏或抗性的情形,則葡萄糖氧化不完整,可以使生熱受阻﹔所以,肥胖之人是否有較低的飲食生熱,應決定於其胰島素的分泌及功能是否正常。 人體每日消耗的總熱量包含:基礎代謝率(BMI)、身體活動量(activity)、飲食的生熱效應三部份,肥胖者除了可能有飲食生熱效應較低,體內能量消耗減少外,基礎代謝率也相對較低。由於體內的各項生理活動主要在骨骼肌組織(lean body
mass)進行,因此基礎代謝率主要決定於此類組織的多寡﹔肥胖者脂肪組織佔較大比例,相對的基礎代謝率較低,每公斤體重可消耗之能量較正常人為低。
|
![]() |
![]() |
|
過度的飲食,常被用來當作外力壓迫,以及意外創傷或心靈上打擊時的補償,如失戀、親人死亡、工作不順利、灰心失意、情緒低弱等,都可能觸發補償性的過度飲食。
|
![]() |
![]() |
|
實際上因內分泌失調導致肥胖的情形不太常見,甲狀腺功能低下(Hypothyroidism),由於甲狀腺荷爾蒙分泌不足,基礎代謝率下降,容易肥胖﹔腎上腺素功能過盛所引起的庫辛氏症狀(Cushing`s Syndrome),也會引起軀幹肥胖,脂肪細胞集中在軀幹而四肢未有此現象,原因還不明確,此類肥胖常與糖尿病、高血壓的發生有關。其餘如生長激素不足、腦下視丘食慾中樞病變也會造成肥胖。 食物對內分泌的影響,也是一些食量少依然會肥的原因: 食物 →
|
![]() |
![]() |
體重標準與否,固然是一項判定是否為肥胖的指標,但更精準的確定是否肥胖,則以「體脂肪」做指標為佳。肥胖(obesity)指的是體內脂肪貯存過多,一般說來,正常成年男性的體脂肪應為體重的15-18%,女性則為20-25%,一旦男性體脂肪>20%、女性>30%時,此即被視為體脂肪過高了。由於體脂肪需由專業人員與測定體脂肪的儀器來測定,一般人不太有機會測量,所以以體重來控制身材是較為普遍的方法。 簡易體脂肪計算: 實際體重-(理想體重*0.88(男)0.82(女))/實際體重 體重控制的金三角─飲食控制、增加運動、改變心理與習慣,並且配合慢速減重,才能令你的減重計劃持久而有效。成人的體重增加。主要是體內脂肪組織的重量增加。脂肪組織中,脂肪佔了2/3,其餘的為水分及蛋白質等,因此相當於1公斤體重的熱量約為7700卡,所以理論上來說,每減少7700卡,體重就能減少1公斤了。唯減重不宜過快,建議每日以減少500卡為宜,如此一個星期約能減下1磅(約0.5公斤)的體重,一個月就少了大概2公斤有。每日該減少的500卡,你可以靠控制飲食或運動來達到,但最好還是飲食、運動雙管齊下,亦是最健康的減重法則。 凡是欲速不達,減重亦然,有人求瘦心切,尋求各類偏方怪法,或者乾脆不吃,反而搞得身體健康狀況日益低下,就算你是以熱量控制來減重,基本上還是得維持每日最低熱量,男性1,400-1,600卡,女性1,200-1,400卡,老人1,000-1,200卡,並且忌低於1,000卡以下,否則容易出意外,當然你最好另外補充一些維他命和礦物質,綜合維他命是個很好的選擇,建議您一天可以攝取1-2顆。 |
![]() |
![]() |
哈啦了一大堆,接下來就要來協助您脫離肥胖的苦惱。 |
|
|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||
|
|||||||
![]() |
|||||||
![]() |
|||||||